点击数:215发布时间:2025-02-11 14:37:59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宣传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庭团圆、欢聚一堂的时刻,丰盛的年货和美味的零食屡见不鲜。坚果、糖果等美食成了家中常客,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零食,却可能成为孩子的健康隐患。尤其是在春季,空气干燥、气候变化,支气管病例频繁,家长们更应对儿童安全加以重视。
近期,我院儿科收入一名1岁3月女童,患儿出现咳嗽伴烦躁,阵发性咳嗽明显,右肺呼吸音明显减低,经询问病史,1天前进食腰果时孩子哭闹,之后出现呛咳,但家长未在意。入院后,值班医生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异物,需尽快取出,避免形成肉芽病变。在儿科主任于刚的安排下,池书彦和赵志浩放弃休班紧急到岗,对孩子进行救治。赵志浩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发现一块坚果类异物堵塞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管口,他精准调整支气管镜及异物钳角度,将异物成功取出。整个过程用时仅15分钟,患儿转危为安。患儿家属对整个救治过程感触颇深,连连称赞!
科普小知识: 支气管异物好发于1-3岁,多由于儿童口含食物或其它异物时哭闹、大笑、摔倒或嬉戏过程中突然吸气,而被误吸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内。气道异物的临床表现多样,如异物体积较大阻塞声门、气管可引起窒息、脑缺氧甚至死亡,气管活动性异物、双侧支气管异物也是急危重症,一旦异物移位嵌顿在气管或隆突处,会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症状。体积较小的异物进入气道后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喘息、咳痰,部分尖锐的异物如松针、麦穗、鱼刺可伴随咯血,病史较长者还可出现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胸部影像依据异物的种类、大小及阻塞位置不同有多种表现,若异物质地不透X线光,例如骨片、牙齿等,胸片相对容易识别,而更多的异物如坚果、塑料玩具等可透过X线光,只能通过间接征象如肺气肿、肺不张、纵膈摆动来识别,有一定的漏诊概率。胸部CT为薄层扫描,对于不透光的异物,可观察到气道内阻塞征象以及局限性肺气肿,诊断阳性率相对较高。文献中报道,胸片诊断气道异物的阳性率约为75%,胸部CT可达到95%以上。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气道异物金标准,且能同时进行异物取出术。因此,有异物呛咳病史患儿以及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咳喘、咯血的患儿,建议胸部CT检查,并行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