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东院区地址:天衢新区康博大道1368号(18、53、108路公交到市中医院东院区站下车向东北拐;102路公交到交警直属二大队站下车) 
西院区地址:德城区东地中大街835号(18、108路公交到八一小区站下车向东;68路公交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站下车) 
电话:0534-2361881
邮箱:dzfybj@163.com

全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我院推出“能力提升年”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点击数:98发布时间:2025-04-01 08:42:16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宣传科】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民生议题热度不减。我院作为保障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沉甸甸的民生使命。为了更好地响应两会对民生保障的关注,切实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惠民实效,特推出 “能力提升年” 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从细微处着手,聚焦群众在妇幼健康方面的 “急难愁盼” 问题,以用心用情的态度,全心全力为妇女儿童打造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加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体验。

一、党建融合赋能妇幼保健院创新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 “两会” 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力擦亮 “三创两提一推动” 党建品牌,持续加强党建共建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聚焦妇女儿童健康重点问题,用心用情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将党建引领切实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成功将党建工作的 “软实力” 转化为医院发展的 “硬实力”。

image.png

二、打造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

打造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不仅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及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推动妇幼健康系统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的关键举措。同时,它更是德州乃至鲁西北地区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心将以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 为目标,充分依托首都儿研所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致力于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域性儿童医学中心。目前,首都儿研所专家团队已入驻,这将有效助力我院儿科系列诊疗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切实缓解德州及周边地区儿童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image.png

三、实施全市儿童心理健康护航工程

为切实保障儿童心理健康,与市教育局深化协同联动,共同启动 “全市儿童心理健康护航工程”。以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增加儿童心理保健服务供给、拓宽服务内涵。通过整合医疗专业力量与教育系统资源,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指导,构建起了覆盖筛查、干预、预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库、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推广校园心理韧性课程、搭建家校社协同干预平台等举措,建立起完善的医教协同机制。同时,推动儿童健康科普宣传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精准识别并动态追踪儿童心理发展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从生理健康到心理成长的 “双轨护航”,切实为全市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image.png  

四、开展“妇幼+保健+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模式

持续贯彻落实“中医生活化”理念,创新打造“妇幼+保健+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将中医“治未病”智慧深度融入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中西医协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制定“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开设包括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眼科等9个中医特色专业,持续培育中医药优势病种; 开发药膳、代茶饮、香囊等中医药健康产品,满足妇女儿童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构建覆盖“婚、孕、产、育”全周期的中医保健干预路径;组建“妇科+儿科+中医师”跨学科健康管理团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预防-诊疗-康复”闭环服务,实现从“疾病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型跨越。

image.png

五、优化孕产妇就医休养环境及一体化服务

构建孕产期“环境舒适化+服务一体化”新模式,产科通过升级LDR家庭化产房、打造产后休养中心、提升产后康复技术等举措,实现从门诊建档到产后休养康复的“全周期关怀闭环”。组建“产科医师+助产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跨学科团队,推出“孕妇瑜伽”“分娩预演”“月子餐定制”“新生儿保健”等特色服务,加强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将医疗照护延伸至情感支持与健康管理双维度,帮助产妇在分娩后快速恢复身心健康。

image.png

六、拓展辖区管理及医联体服务质效

切实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全面落实辖区帮包责任制,组织帮包专家深入帮包县区开展培训与业务指导,加强与县市区的沟通联系,对重点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及时推送与严格的质控管理。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强化与医联体成员单位间的业务交流合作,有序推进双向转诊工作。此外,与辖区内多所托幼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上门对接指导,助力其打造良好的生活养育环境,还围绕科学育儿和婴幼儿常见病防治等主题,每月通过线下集中授课或线上视频讲座等方式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全方位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image.png

七、深化提升智慧化医疗服务

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积极构建 “互联网+妇幼健康” 服务体系。依托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与省内外专家实时会诊,疑难病例影像诊断即时传输。互联网医院开通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及药品配送服务,使孕产妇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流程诊疗,分时段精准预约、院内导航及检验检查报告手机推送功能的实现,有效缩短了候诊时间。积极推进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范预交金管理,提升了结算的便利和效率。借助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构建起覆盖孕产期-新生儿期的全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服务效率,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智慧医疗新标杆。

八、构建以'家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关怀体系

积极营造“家文化”氛围,充分关怀医务人员,组织各类团建活动,关注其职业发展与身心健康,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使员工幸福、医院发展、患者满意。对待患者,从细节入手,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医护人员亲切耐心,让患者感受如家人般的温暖。通过 “家文化”,促进医患和谐,提升员工幸福度,助力医院在技术、服务上不断进步,努力成为妇女儿童健康的坚实守护者,树立起有温度、有情怀的良好社会形象。

image.png

九、打造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依托德州市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面整合升级妇产科资源,积极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和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主动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学科发展步伐。聚焦高危妊娠、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等重点领域,通过"临床-科研-转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疗体系,有效推动区域妇产疾病诊疗向标准化、智慧化升级,进一步为我市女性生育力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我市生育力及活产率。

image.png

十、加快生育及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加快完善群体保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链,优化产科、妇科、儿科特需服务,设置“家长学校”,配备必要的场地和设施设备,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宣教活动,向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家长普及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病防治、科学育儿知识。全面开展早孕关爱服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和延伸服务。将防治孕期和产后抑郁、焦虑作为孕妇学校核心课程,满足妇女儿童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image.png

【作者: 】(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