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378发布时间:2020-04-03 09:29:45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宣传科】
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爱说话,身边没有朋友;不爱触摸大自然,经常一个人躲在家中;不爱玩玩具,但喜欢重复某一个的动作。他们没有社交,独自玩耍,好像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是孤独症儿童。今年4月2日是第13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今年的“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为“格外关心 格外关注-推动建立孤独症家庭救助机制”,希望在机制上建立孤独症家庭救助体系,为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学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又常称为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同时还会伴有发育指标延迟、语言及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运动能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多重问题,严重者可能无法生活自理、无法融入社会参与工作。
孤独症发病率
我国尚无全国性孤独症流行病学数据,近期有学者综合多省市的孤独症数据后,估计我国孤独症儿童发病率约3.48‰,即每1000名儿童将有3名以上孤独症儿童,男生发病几率约为女生的4倍。
二、孤独症早期识别
目前孤独症尚无特效药,早期识别对其诊断、干预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与孤独症儿童朝夕相处的父母能在孩子1岁半至2岁时发现异常,但是从发现到重视、再到确诊和最后的干预,大约需要4.5年,孩子年龄越小,尤其2周岁以内,其神经可塑性强,早期识别孤独症可将干预关口大大提前,从而使孤独症对孩子语言、认知、行为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孤独症儿童2岁前即可表现出社交缺陷与部分刻板行为,早期识别孤独症可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五种行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
1.“不看”-与父母视觉交流异常
2.“不应”-对叫名反应不敏感
3.“不指”-缺乏恰当的躯体动作
4.“不语”-语言发育延迟
5.“不当”-孩子行为不当、言语不当或感觉不当
当孩子出现上述“五不”行为时,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是否为孤独症。
三、孤独症干预方法
1.家庭干预指导
家庭干预指导着重于教导父母和孤独症儿童建立联系,引导孩子注意力并共同参与游戏,使孩子逐渐出现更多的主动行动。家庭干预指导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父母的焦虑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
2.行为干预疗法
围绕孤独症儿童的行为与发育开展治疗,治疗通常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或治疗师与孩子一对一进行,根据儿童发育和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模仿或认知能力。
个别化训练
3.其他辅助疗法
孤独症辅助疗法较多,常见的有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听觉统合训练、中医传统疗法等。
感统训练
集体课